bàozhú

爆竹


拼音bào zhú
注音ㄅㄠˋ ㄓㄨˊ
词性名词


爆竹

词语解释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用火烧竹,毕剥有声,火花迸裂,称为爆竹。今人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响,也称爆竹,或称爆仗。

firecracker;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⒉  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国语辞典

爆竹[ bào zhú ]

⒈  古时以火燃竹,劈㕷作响,用以驱鬼。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点燃引线就会炸裂,发出巨大声响,常在喜庆时燃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也作「爆竿」、「爆仗」。

《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爆仗 炮竹

英语firecracker

德语Feuerwerk, Feuerwerkskörper, Schwärmer (S)​

法语pétard

分字解释


※ "爆竹"的意思解释、爆竹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则就会乐极生悲,把欢乐变成了痛苦。

2.另外,《通告》还强化了对烟花爆竹市场的监管,规定个人不得燃放“三寸以上礼花弹及组合烟花、架子花、舞台焰火等a级烟花爆竹产品”。

3.一个飞宝剑,前挑后剔,光光闪闪就如那大寒陆地凛严霜;一个抛铁杵,直撞横冲,珰珰就如那除夜人家烧爆竹。

4.赤红色的闪电噼里啪啦的炸个不停,就像是守岁时爆竹声,不绝于耳。

5.烟花灿灿爆竹声声,相距虽远仍能感受到的明媚笑容。在这充满年味的日子里,相信没有我的祝福你一样快乐,有了我的问候你将更加幸福。龙年大吉!

6.子夜爆竹震天响,疑似寰宇披祥光。烟花赠送七色彩,可为新岁着新装。酒至微酣心荡漾,浓茶半盏留余香。不辞劳苦笑春风,马到成功再奔忙。祝马年吉祥!

7.你听,噼啪声,那不是爆竹,而是元宵子弹在飞射:粒粒打到你碗中,变汤圆颗颗;粒粒打到你嘴边,变笑声连连,粒粒打到你心里,变祝福声声:元宵快乐!

8.爆竹噼哩啪啦,人人互相祝福;礼炮璀璨上天,家家欢乐无限;轻轻敲动键盘,字字传递祝福;悄悄地告诉你:朋友,新年快乐!

9.然后,林其木又从外地购买大量硫磺、铝镁合金、硝酸钡等制造烟花爆竹的原料,混合存放在赵光铭的两间平房内。

10.后来从除夕到元旦,把发明了纸卷的爆竹,家家户户燃放,意在驱邪魔,迎平安。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或“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民间吉祥图案则有画竹或儿童放爆竹,寓意竹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