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筒字的解释
筒

拼音 tǒng 注音ㄊㄨㄥˇ
部首竹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五笔TMGK 五行 统一码7B52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丨フ一
名称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

※ 筒的意思、基本解释,筒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康熙字典

筒【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筒【卷五】【竹部】

通簫也。从竹同聲。徒弄切

说文解字注

(筒)通簫也。所謂洞簫也。廣雅云。大者二十三管無底是也。漢章帝紀。吹洞簫。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也。从竹。同聲。徒弄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