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忿弃瑕的成语故事
拼音juān fèn qì xiá
基本解释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出处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暂未找到成语捐忿弃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捐忿弃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自拔来归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旁若无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林下风致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靡所底止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饥肠辘辘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
抛砖引玉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
大失所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