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雪的成语

有关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雪兆丰年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报仇雪恨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傲霜斗雪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雪窗萤火同“雪窗萤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雪鬓霜毛同“雪鬓霜鬟”。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火上弄雪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斗霜傲雪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雪上加霜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月中聚雪聚:集聚。月亮里堆积的白雪。形容女子又美又白。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帝王·后妃》:“蜀先生置甘后于白绡帐中,望之如月中白雪。”
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沉冤莫雪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唐 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雪泥鸿迹同“雪泥鸿爪”。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
傲雪凌霜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赛雪欺霜赛:超过。比雪冷,比霜寒。比喻表情冷漠严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姑娘因作了那等一个梦,这一提起儿,又把那斩钢截铁的心肠,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重答了紧板了。”
卧雪眠霜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担雪塞井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 车胤传》。
餐风啮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明 张景《飞丸记 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雪;二伤姑妈,替死超生。”
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洪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飞鸿雪爪见“飞鸿印雪”。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守着那聚萤积雪看书窗,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将军,入为治国头厅相?”
风花雪月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冰消雪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雪中高士梅花。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抱怨雪耻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冰天雪窖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以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如汤灌雪同“如汤沃雪”。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王言》:“则民之充恶,如汤之灌雪焉。”
雪肤花貌皮肤洁白如雪,容貌美艳如花。形容女子的美丽。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雪压霜欺欺:凌辱。比喻备受凌辱折磨。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受了些风吹日炙,雪压霜欺。”
流风回雪轻逸飘摇貌。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鹞兮若流风之回雪。”
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报仇雪耻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傲雪欺霜傲视白雪;欺凌寒霜。形容不怕严寒。又比喻人不畏逆境。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案萤窗同“雪窗萤几”。元·白仁甫《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
雪泥鸿爪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眠霜卧雪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也曾苦征恶战,眠霜卧雪,多有功勋。”
粤犬吠雪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唐·顾况《行路难三首》:“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多少痴禅和尚挑雪去填井。”
鸿泥雪爪见“鸿爪雪泥”。《筱园诗话》卷四引清·吴牧驺《题吴和甫学使纪游图》诗:“使君蒿目意不愉,遣兴忽写卧游图。鸿泥雪爪无处无,一一俱请丹青摹。”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