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shī

誓师


拼音shì shī
注音ㄕˋ ㄕ

繁体誓師
词性动词

誓师

词语解释

誓师[ shì shī ]

⒈  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

(武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a rally to pledge resolution before going to war;

⒉  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誓师大会。

take a mass pledge;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誓师”指军队出征前或作战时,统帅向将士宣示作战意义,以激励士师的战斗意志。

《书·大禹谟》:“禹 乃会羣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淮南子·要略》:“﹝ 武王 ﹞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 牧野 以践天子之位。”
《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巡 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太祖 既誓师讎 明,戡 抚顺,夷 清河,遂以 天命 四年春,留兵六千守 札喀关 备 明。”

⒉  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决心。

殷夫 《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诗之五:“我们的五一祭是誓师礼,我们的示威是胜利的前提。”

国语辞典

誓师[ shì shī ]

⒈  军队出征前,召集将士予以训示告诫,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

《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

分字解释


※ "誓师"的意思解释、誓师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广州人民义愤填膺,三元里一带103个乡的百姓自发组织“平英团”保卫家乡,在三元古庙誓师抗敌。

2., 郑成功之前已经让黄恺在安平、石井收集粮草了,在誓师大会上四方百姓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3.南有珠江誓师,北有嘉铭三全服务主张,尚有华润置地换将不变调,还有武汉联合置业枕戈待旦。

4., 广州人民义愤填膺,三元里一带103个乡的百姓自发组织“平英团”保卫家乡,在三元古庙誓师抗敌。

5.南有珠江誓师,北有嘉铭三全处事主意,还有华润置地换将不变调,还有武汉连系置业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