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àng

抗议


拼音kàng yì
注音ㄎㄤˋ 一ˋ

繁体抗議
词性动词


抗议

词语解释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某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

抗议书。

protest;

引证解释

⒈  谓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

《后汉书·卢植传》:“﹝ 董卓 ﹞大会百官於朝堂,议欲废立,羣僚无敢言, 植 独抗议不同。”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鑊而不迴,至诛夷而无悔。”
《旧唐书·陈子昂传》作“抗义”。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鼓行无前,跋疐非恤。”

⒉  今用以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这个拱手把 东北 让给帝国主义的卖国计划,更加激怒了全国人民,于是,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并且纷纷跑向 南京 去提出抗议。”

⒊  进言;献议。

《旧唐书·裴耀卿传》:“李怀光 以 河中 叛,朝廷欲以含垢为意, 佶 抗议请讨。上深器之,前席慰勉。”
清 钱谦益 《董应举》:“属当烽火震惊之时,遂能奋身而抗议。”
康有为 《感事》诗:“上帝清明閶闔开,纷紜抗议上云台。”

⒋  犹高论。见解高远的议论。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

国语辞典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

《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反对

遵命

⒉  持论正直。

《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勦奸回之偪。」

分字解释


※ "抗议"的意思解释、抗议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带着焦虑上路,本就是一个错误,无限的埋怨与抗议使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连走路也抬不起头,行人们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匆匆而过的身影,模糊不清。

2., 余震不断,受灾老百姓有的泪流满面哀号不已,有的正在组织人员游行抗议,还有一些分裂分子在四处游行。

3.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某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表示强烈抗议。

4.可此时的两人早已饥肠辘辘,肚子不断的抗议了。

5.在速腾断轴门上,大众犯了同样的错误,车主集体抗议速腾断轴事件,大众汽车仍然坚持“无错论”,认为是别有用心的车主“谣言惑众”。

6.数万名抗议者在曼谷的*理府外面彻夜安营扎寨,要求他信辞职.

7.抗议无效,严师出高徒,现在你是我徒弟,师傅打徒弟天经地义!快练!

8.对于一个过来人,我已经忍受过工厂那种非人的生存状态,对那些抗议的工人感同身受。

9.20日,在尼日利亚城市扎里亚又爆发反美示威,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丑化伊斯兰教先知,要求制裁电影制作人。

10.在海外中情局监狱、阿布格莱布监狱以及关塔那摩湾的开膛手,安然无恙的逃过了些许公众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