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政绩


拼音zhèng jì
注音ㄓㄥˋ ㄐ一ˋ

繁体政績
词性名词


政绩

词语解释

政绩[ zhèng jì ]

⒈  指施政的成绩。

政绩斐然。

achievements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引证解释

⒈  见“政绩”。亦作“政勣”。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

《后汉书·虞延传》:“八年,代 范迁 为司徒。歷位二府,十餘年无异政绩。”
《陈书·王勱传》:“及 萧勃 平后,又以 勱 旧在 岭表,早有政勣,乃授使持节…… 广州 刺史。”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几年政绩远相闻,採得民謡报使君。”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

国语辞典

政绩[ zhèng jī ]

⒈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

《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
《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治绩

分字解释


※ "政绩"的意思解释、政绩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改革开放以来巨额外资的流入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世界上因为外资引人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国在过去几年引进外资方面确实有点过急了,步子过大了,特别象有些地方把引进外资的多少作为领导者政绩的主要表现,而无视引进外资的质量。

2.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3.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和政绩的诱惑,被动应付,马虎从事,矿难做所难免,政府难辞其咎。

4.康熙帝师、一代名相陈廷敬是康熙朝宰辅重臣,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国之能臣、吏之楷模,备受后人敬仰。

5.他们把政绩、赢利和良心,一塌刮子装进自家荷包,沾沾自喜,把责任和难堪在“第一时间”推给老天,只把无穷灾难,留给无奈的大众。

6.经过一番鞭辟入里的揣摩,他成熟而老练地想到,这个马建功是在制造政绩、镜头,为自己的仕途升迁大搞誉论宣传。

7.在诸多媒体的报道称,很多省市、单位、企业,把院士当做金字招牌来装潢门面,院士荣誉被当成一种“政绩资本”,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名人效应”。

8.他们从骨子里面把百姓视为臣民,把自己当做大吏,他们的执政动机,更多的是为一己政绩殚精竭虑,为相关的利益集团奔走呼号,为项上的顶戴花翎呕心沥血。

9.以“新工房”来称呼水泥预制件制造的单元房,是上海独有的。大约来源于早期专为工人建造的简陋住房。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为身居滚地龙的工人盖起了大片的工房,是显著的政绩之一,著名的有蕃瓜弄、曹阳新村,少先队员经常在工地上度过队日。王安忆

10.一些地方的警方非常喜欢“扫黄”,他们通过“扫黄”扫来了威风、扫来了政绩甚至还扫来了白花花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