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理


拼音hé lǐ
注音ㄏㄜˊ ㄌ一ˇ

和理

词语解释

和理[ hé lǐ ]

⒈  中和之道。

⒉  谓处事和洽而得当。

引证解释

⒈  中和之道。

《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成玄英 疏:“知之与恬交相养也,斯则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章炳麟 《论式》:“﹝ 魏 晋 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

⒉  谓处事和洽而得当。

《礼记·昏义》:“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
马睎孟 曰:“和则有理,理则有义。”
《南史·刘孺传》:“﹝ 孺 ﹞出为 晋陵 太守,在郡和理,为吏人所称。”

分字解释


※ "和理"的意思解释、和理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现实触乎可及的物质利益面前,以及在岁月更替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的一堆老祖宗遗物面前,家园可以是一堆新造崛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也可以是时间深处以对世间万物的审美和理解建立起来的精神系统。这是选择。人们会选择哪一种结果。前提来自他们认为哪一种更具备价值。

2.专家与业余者的区别,除了高下,还在于进入作品的方式:前者注重作品的技术和理性,而业余者投放的是身心和感情。我宁愿一生以业余为业。

3.我参加了街道居民聚会、教会成员聚会,我还去了美容院和理发馆,拜访那里的顾客们。

4.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题目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它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一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他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培养,而不是实际的操纵和现实的受协方案。

5.什么是幸福?创作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固然是一种幸福,我认为和理解自己的人一块儿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6.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发展和加深的最主要道德观念之一就是对祖国的义务。对祖国的义务的深刻意识,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开端和源泉。对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义务这个问题理解有多深,对祖国和理想有多忠诚,决定着其道德的成熟性、思想性和自觉程度。

7.二百零七、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古斯塔夫·勒庞

8.他那种稳坐钓鱼船的明智态度和理解精神使他能够树立起一个健全政府的典范,供后来的总统们遵循。

9.看见一个年轻人丧失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见那块他透过它来观察人们行为和感情的粉红色轻纱在他面前撕掉,那真是伤心啊!

10.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