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jiào

名教


拼音míng jiào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ㄠˋ

名教

词语解释

名教[ míng jiào ]

⒈  名声与教化。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引证解释

⒈  名声与教化。

《管子·山至数》:“昔者 周 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於天下。”

⒉  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或为礼乐之司,则宜建功於名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明明是现代人……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

国语辞典

名教[ míng jiào ]

⒈  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于其下,何数也。」
《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分字解释


※ "名教"的意思解释、名教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世间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乃后人伪作,混以儒家纲常名教,变得不伦不类。

2.他们所要保守的,是洋人所不可企及的那些中国传统的宝贝,就是中国数千年奉若天条的所谓纲常名教,说白了,就是君主*制制度和宗法制度。

3., 除此之外,儒家还以纲常名教为主,以仁义忠孝智为干,汇成一套王道之剑。

4.我是一粒土,我愿化作学生成长的沃土;我是一滴水,我愿融入学生思维的海洋;我是一粒沙,我愿托起学生知识的大厦;我是一名教师,我是水,我是土,我是沙……,我是学生成长的导航塔!

5.柳书生矢志有为,虽历经风雨,初衷不改,终有所成;现在年过七十,精神焕发,著作等身,是北京某大学的名教授。

6.几十名穿着桃红色丝绸演出服的女孩子在校园里载歌载舞,一名教师通过麦克风发布教导:“如果不起来反抗,就会任人宰割。”。

7.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当年“竹林七贤”的“竹林之游”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冲破名教思想束缚,可以和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

8.兰可儿率众人又行了大约十里,便命令袁方带领的二十几名教中好手把捆装成箱的宝藏交由自己早安排好的总坛亲信押运,命袁方带领各人去相助寒血凝。

9.唐啸天山下小镇的一名教师,不甘心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粮食收购,工作办理了病退。

10.9月8日,上海首个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奖教金项目“阿斯利康特殊教育奖教金”举行颁奖典礼,周宝妹等11名教师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