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


拼音yǎ sú
注音一ㄚˇ ㄙㄨˊ

雅俗

词语解释

雅俗[ yǎ sú ]

⒈  文雅和粗俗。

⒉  雅人和俗人。

⒊  指雅正的风气。

引证解释

⒈  文雅和粗俗。

汉 王充 《论衡·四讳》:“雅俗异材,举措殊操。”
《南史·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今人诗且未论雅俗,但开卷看其题目,即可望而辨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这也并非全为了用这来区别人的上下,雅俗,好坏。”

⒉  雅人和俗人。

《晋书·段灼传》:“艾(邓艾 )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
李善 注:“王隐 《晋书》, 刘琨 表曰:李术 以素论门望,不可与樵采同日也。 《孙绰子》曰:或问雅俗,曰:涇 渭 分流,《雅》《郑》异调。”
宋 柳永 《一寸金》词:“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靚妆艷冶。”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故此在兵部乞恩,补了这边的缺,原只説来坐镇雅俗的,不想一到地方,就多事起来。”

⒊  指雅正的风气。

唐 杨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诗:“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清风。”

国语辞典

雅俗[ yǎ sú ]

⒈  高雅与庸俗。

汉·刘熙〈释名序〉:「名号雅俗,各方名殊。」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雅俗所归,惟称许郭。」

分字解释


※ "雅俗"的意思解释、雅俗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他的表演应该说是引人入胜的,但略嫌有点阳春白雪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

2.这台节目,有声乐也有歌舞,还有曲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3.这台节目,有声乐也有歌舞,还有曲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4.他的表演应该说是引人入胜的,但略嫌有点阳春白雪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

5.从而最终形成了雅俗分野又各得其所的基本文学格局。

6.摘要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7.新落成的观光别墅不落窠臼,告别了雕梁画柱,却又别具一格,设计师采用了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借海滩成开阔之妙,尤其是那幅门楹,可谓妙笔生花,字体是笔走龙蛇,语言是不同反响,完全做到雅俗共赏,真是美不胜收。

8., 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9.中国的民族歌剧,尽管不像西洋歌剧那样阳春白雪,但她同样引人入胜,而且能够雅俗共赏。

10.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它们的雕刻独具匠心,各具特点和行态,真是雅俗共赏的杰出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