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言必有中言必有中的意思
yányǒuzhòng

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例子她这个人虽不是能言善辩,但言必有中。


基础信息

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

注音一ㄢˊ 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ˋ

正音“中”,不能读作“zhōng”。

感情言必有中是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形容说话中肯。

辨形“中”,不能写作“重”。

谜语猜谜能手

近义词一语破的、击中要害、言不虚发

反义词语无伦次、漫无边际、废话连篇

英语speak to the purpose

俄语кáждое слово бьёт в цель(редко да метко)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言必有中的意思解释、言必有中是什么意思由求知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死脑瓜骨 不开通。
梦幻泡影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干干脆脆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时易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